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不慎染艾 妻不离不弃

2010-08-2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艾滋病并非洪水猛兽,但我们又看到过去艾滋病的传播只有10%多一点来自于性传播,但如今这一途径传播已经占到了70%。“同志”间的不保护、打工者的流动性已经成了艾滋病毒防控的一大难点,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br><br>

  不敢告诉家人真实职业

  由于社会上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这些每天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士也饱尝委屈。

  每天,虽然她们和其他科室护士一样上班下班,但是几年来,同学朋友,即便是自己最亲的人,包括父母、丈夫、子女,都没有人知道她们是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士。王倩说,到现在丈夫和父母还以为她是在妇产科工作。

  “不想告诉家里人,怕他们担心”,王倩告诉记者,病区有十几个护士,在家里都是被家人宠爱的宝贝,但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她们又都是尽职的护士。

  可怕的事

  病人针头扎到自己

  “从事这个职业,最担心的是职业暴露”,王倩说,每天,护士长都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护士们规范操作。但是意外有时也会发生,就在前一段时间,一名护士在给病人抽血时不小心将针头扎到了自己。那名护士含着泪对王倩说,她职业暴露了。

  “一听这话,我的眼泪就出来了。”讲起这些,王倩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紧紧地拥抱了这名护士,因为发生职业暴露后,意味着有千分之0.3的机会感染艾滋病。第一时间,医生马上为这名护士消毒、吃药,进行心理疏导,并定期抽血检查。

  然而,护士除了忍受吃药带来的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副反应外,还要隐藏内心巨大的恐惧,“因为不敢告诉家人,只能偷偷地哭,第二天还要继续来上班”,王倩说,幸运的是,经过紧急处理和一个多月的观察,这名护士没有被感染,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最后才终于卸下。

  谈恐艾

  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你怕什么?

  “艾滋病患者可以考公务员,可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什么要谈艾色变呢?”作为多年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专家,对于社会上的恐艾现象,南京二院感染科主任姚文虎深有感触。

  虽然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已经逐渐增多,但很多人仍然是“谈艾色变”,恐惧甚至歧视艾滋病病人的心态非常普遍。

  “临床上,很多人得了艾滋病后,对周围的人会绝对隐瞒,家人更是不敢让外人知道,一旦别人发现这家有一个艾滋病人后,这家人往往会立即搬家,半夜里悄无声息地离去,再也见不到人影。”姚文虎说,这样的家庭,他见得很多。而记者随后的采访也印证了专家的担忧:在部分大医院随机接受采访的20名病人和家属中,6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和艾滋病病人过近地接触会很害怕,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说不愿同艾滋病病人交谈、握手。姚文虎坦言,艾滋病人遭遇的社会歧视还是很大的。

  “但话说回来,它只通过性行为、血液、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游泳、礼节性接吻、拥抱根本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他们害怕什么?”聊起社会上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姚文虎很感慨:国家都允许他们考公务员,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

  “现在医学发达,只要艾滋病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耐药,生存3040年都没有问题,可以正常的工作学习,它已不是必死无疑的病了。”姚文虎说,普通接触根本不会传播艾滋病,因此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而应关怀和尊重他们,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

  当朋友

  500多个艾滋病患者都有我的名片

  由于社会的歧视,即便一些直接诊断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医生护士,也都刻意避讳谈论自己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史。但在接受采访时,姚文虎显得很淡然:我的家人、亲戚朋友都知道我是治疗滋病的医生,这没什么。

  多年的治疗中,姚文虎总共为500多位艾滋病患者进行过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外地患者,甚至还有来自港澳地区的,很多人后来都把他当成了可信赖的朋友。“每个滋患者都有我的名片,上面的办公室电话、手机都有,他们遇到不舒服会打电话问我,小毛病我电话里指导一下,问题重的会让他们来医院找我。”

  他说,每天都能接到艾滋病患者打来的电话,多的一天能接到七八个,少的有一两个,天天都有,很多是长途电话打来的。“这说明他们信任你,我能告诉他们应对病情的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我的职责。”姚主任说。

  表忧虑

  性传播现在已经上升至70%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