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有关艾滋救治的思索及建议

2011-02-12 13:2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从艾滋病地方立法的情况看,据笔者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已有14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颁布了性病(含艾滋病)防治法规规章,6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法规规章,5个省市颁布了性病和艾滋病综合法规。<br>

  从艾滋病地方立法的情况看,据笔者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已有14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颁布了性病(含艾滋病)防治法规规章,6个省市(包括计划单列市)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法规规章,5个省市颁布了性病和艾滋病综合法规。

  这些法规或者规章,大多出台于20世纪90年代。因受艾滋病流初期“恐艾心理”的影响,许多条款的内容已不适应当前遏制艾滋病传播的要求。这主要反映在以下9个方面:①艾滋病多被作为性病的一种加以归类,因而模糊了两类疾病的不同特征及传播途径,造成防范措施缺乏针对性且不尽合理。②对艾滋病患者的婚姻、生育等基本权利的限制性规定。③对艾滋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进行限制。④对艾滋病患者参军、入学和从事特定行业工作进行限制。⑤对被确诊为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的外来流动人员,作出动员或者送回原籍的规定。⑥对艾滋病病人实施隔离治疗或者强制隔离,并对拒绝隔离的给予处罚。⑦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强制治疗的规定。⑧对卫生检疫机构未规定保密义务。⑨未明确非歧视原则对全社会的普遍适用。这些内容的实施,都不利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贯彻与落实。

  针对上述的立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取消歧视性防范措施的规定

  从前述各地方的立法情况看,歧视性条款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作出此类规定,主要是基于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

  立法者应转变观念,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一是区分艾滋病与性病的关系,将艾滋病从性病中分离出来。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已将艾滋病作为乙类传染病予以单列,这是地方立法的依据。二是在预防和控制措施上,区别对待艾滋病与性病。以就业和公共场所的行为限制为例,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染,且艾滋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这些特征与性病全然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基于艾滋病本身而设定限制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就业及进入公共场所的规定。否则,这将成为一种合法化了的歧视政策,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劳动就业的权利。又比如:艾滋病不是法定不得结婚的疾病种类,也不是强制检测的对象。对艾滋病人结婚权利的限制或者禁止的规定,既缺乏法律依据,又会因不适当的歧视而导致有传染危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咨询、检测、治疗与帮助。因此,此类规定也应予修改。

  加强隐私权的保护

  隐私权的保护不但包括尊重生理隐私,即检测的自愿性,还包括与艾滋病相关个人信息的保密。

  如前所述,许多地方针对特定行业、特定场所的从业人群,以及某些特殊群体,在艾滋病病毒检测上适用“强制”或者“义务”检测的规定。这不但使从业人员因职业的选择而被事先歧视,而且一旦在强制性检测中被证实为艾滋病患者,还将因身份的暴而引发公众的歧视。这一做法在事实上造成的“法定检测对象=艾滋病病毒的高危群体”的错误信息,更会引发大范围的恐惧与歧视。

  立法者应以自愿检测为原则,赋予受检人特别知情同意的权利,使人们在接受艾滋病预防治疗检测项目中,感到安全并自愿配合。但是,对血液、人体组织器官捐献的情况,需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检测。这是一个各国通行的例外规定。

  另一方面,在“检测结果的保密”与“伙伴通知”义务的关系上,尽管存在着“保密”与“通知”的矛盾。但笔者认为,保密的义务应是首要的。它不单是病人自愿提供真实情况的基础,更是医生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前提。而对接触者的保护途径,一则可在立法中提倡以病人的自愿通知为原则,同时明确在特定条件下“伙伴通知”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二则可通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增强人们的预防意识;三则可建立一些自愿咨询检测的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建议。比如2004年8月,杭州市成立的全国首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室,就对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限制隔离措施的适用

  前面提到的一些法规中规定的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的内容,从合法性看,不符合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艾滋病等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这一非必须隔离的规定。而从合理性看,前述已提及艾滋病的病理特征是非接触感染性及不可治愈性。这一措施的运用,只会强化社会对艾滋病病人的偏见和歧视,并长久地侵犯病者的人身自由权。

  有鉴于此,对隔离措施的规定,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适用的前提或标准,即在立法中增加关于“必要”的执行条件的表述。联合国的《艾滋病立法者手册》中提到了四个具体标准:过去曾经有意或明知这样做,从而让他人暴露于巨大的感染危险中;未来有可能持续这种行为;经过咨询,不能成功地达到适当的和负责任的行为改变;对他人构成危险的。这些都可为立法者借鉴。②设定适当的程序,给予相对人知情和申诉的权利。③干预手段的多样性,即隔离应只作为最后的“必须”方式,并有时间的限制。④实施机构的法定性。

  此外,一个需要特别论及的问题,是关于艾滋病囚犯的隔离。实践中,以广州为代表,认为设立专门羁押场所是歧视艾滋病病人的行为。而2004年8月21日通过的《江苏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则明确规定了“为羁押和被监管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设立专门场所”。

  在监狱这个封闭、拥挤、暴力、不安全的环境中,危险性行为更易复发和滋生。此种情况下,对艾滋病病人实行隔离,会为他人的虐待与威胁提供借口,事实上不能给予艾滋病犯人真正的保护。同时,还会使其他囚犯产生错误的安全感,降低了自我防范意识。因此,是否应对艾滋病犯人设立专门的羁押场所,需要立法者慎重对待。

  增加紧急措施的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第42条第1款的规定,艾滋病作为乙类传染病,并不排除在其流行、爆发时期,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并消除紧急状态,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可能。鉴于人口的流动性及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艾滋病既然属于传染病,在特定阶段的大规模集中爆发是有可能的。而从目前的实践看,多数地方性法规中都未涉及有关艾滋病防治的紧急措施及相关程序的内容。因此,这一方面也有待增加。

(实习编辑:乌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艾滋病
  • 齐多夫定注射液

    齐多夫定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感染。[详细]

    去看看 ¥0.0
  • 更昔洛韦注射液

    1.适用于免疫缺陷患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2.亦可用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用于巨细胞病毒血清试验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预防发生巨细胞病毒疾病。[详细]

    去看看 ¥0.0
  • 注射用胸腺肽

    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包括:1.各型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等;2.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等;3.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4.各种恶性肿瘤前期及化疗,放疗合用并用;5.红斑狼疮、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6.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7.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等;8.老年性早衰、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9.多发性疖肿及面部皮肤痤疮等,银屑病、扁平苔藓、鳞状细胞癌及上皮角化症等;10.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症等。[详细]

    去看看 ¥0.0
擅长艾滋病专家更多
  • 杨华升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结石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胆系统疾病,运用中药、针灸治疗肝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 黄尧洲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领域:痤疮、湿疹、荨麻疹、白癜风的治疗,尤其是针对痤疮

  • 黄秀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白癜风、痤疮、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头癣、体疣、股疣、甲疣(灰指甲)等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病等)的诊断与治疗,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咨询。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