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研究进展(待续)

2010-05-2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已在全球范围蔓延。有效控制和治疗AIDS已成为全国政府和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

  II期临床试验证实7d治疗后HIV RNA显著下降。 化合物26对原始HIV病毒及各种相关变体病毒均有强大活性,但其溶解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阻止了其进一步发展。溶解度在PH=2时小于0.1μg/mL。化合物27在保持其活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溶解性及生物利用度,在PH=2时溶解度为10μg/mL。

  活性较好的二芳基醚类化合物还有28、29。 15苯并咪唑酮类 N1-取代的苯并咪唑酮类(30)是一类具有高活性的非核苷类HIV-1逆转酶抑制剂。尤其结构式及3D药效模型(图1)可以看出,它主要包括5个部分:3个疏水性部分(HY1~HY3),一个氢键受体(HBA)和一个氢键供体(HBD)。

  生物学实验数据显示:当羰基变为硫基时,其活性没有太大变化,却使选择性大大降低;当N3-被取代时,活性降低;6位被氯或甲基取代时,活性提高;6位被三氟甲基或5、6位没有取代时,活性均降低;当X为磺酰基时,其活性高于亚甲基化合物;R3为取代苯环,3’,5’为取代的化合物活性高于2’,6’位取代。

(实习编辑:张丽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